“光纤之父”高琨

高三作文 4962字 1774次阅读 收藏

“光纤之父”高琨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导语】

2009年10月6日,人称“光纤之父”的物理学家高锟,以“光导纤维”成为继去年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说,当今信息社会以通信技术为基础,高锟发明的光纤最终促使光纤通讯系统面世,并为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帮助塑造了当今网络社会的基础”。

【英才档案】

高锟,1933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2000年,高锟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2009年,高锟因在“光学通讯领域的光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精华素材】

好奇心、宽松的环境造就“科学巨人”

在获得09年诺贝尔奖后,当提及60年代在英国期间所研发的光纤技术时,高锟脸上就会显露光彩。他说当年研究的项目能够在现在广泛应用,令他感到相当欣慰。而被问及研究是否很辛苦,高夫人的回答是研究全凭他的“好奇心、兴趣”所在,所以“不辛苦”。

其实,高锟年少时就对科技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还在小学时代,他就玩了很多科学实验,把它们拆开,看看里面都是什么样子。8岁时,他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合,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路人。

而高锟的父母则和科学完全没有关系,他们也没有给高锟任何压力,要他读科学。更没有认为高锟的所作所为是个不好的习惯,打击他的兴趣、好奇心。而是注重孩子的天性的培养,开掘孩子的智力。

在得知高锟获奖之后,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说,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第一就是好奇心和兴趣。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不缺少好奇心,只是他们的好奇心在成长中渐渐地被扼杀了。这既有家长因素也有体制因素。杨振宁博士也曾提到,对比美国,中国的教育是训导式的,老师、家长对年轻人的影响过大。

思路点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语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孩童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往往能把“路”看的更远,走的更长。高锟在幼时的兴趣使他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使他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兴趣更是高锟在发明“光纤”时的原动力,使他更相信自己,永不放弃。本文适用于兴趣、爱好、好奇心、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等话题。

从“固执”走向成功

1966年,高锟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以玻璃制造一条比头发还要纤幼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作为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管道。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匪夷所思,甚至认为高锟是疯子,神经有问题。那时没有人相信他的理论包括专家们,他们都认为是绝不可行的。在六十年代,即使是最好的导体,光波在其中传输二十米,能量就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一,更何谈“通讯”二字。但在争论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他成功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不过,他为寻找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也费尽周折。为此,他遭受到许多嘲笑,说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杂质的玻璃,但是高锟并没有因为专家们的话而放弃,除了埋首研究自己的理论外,他曾亲自向当时美国通讯界的权威贝尔实验室推销自己的想法。但即使高锟愿意把专利权出售,贝尔实验室也不看好。可是对于自己相信的东西,他很固执。

终于在1981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 就这样,在不为许多人所相信的目光中,他自己执着近乎固执地相信自己。正如后来高锟说: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都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否则不会成功。

思路点击:执着或者近乎“固执”地相信自己,往往是科学家成功的必备因素。高锟1966年提出光纤理论时,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而行为及思想常常出人意表的高锟却坚信自己的理论,他像传道一样到处推销他的信念,他远赴日本、德国,甚至美国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对于自己相信的东西,他很固执。终于在1981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因为固执,所以成功。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执着、固执、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一切皆有可能、走自己的路等话题。

谦谦君子 大师风范

虽然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但是高锟从来没有给人“权威”的样子。在同事、学生的眼中,高锟是一个随和、亲切的老师,一个做事情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者。他担任香港中大校长期间,治学严谨,理校开明,广受赞誉。曾于1972年至1975年与高锟共事的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孔达回忆当时的高锟40来岁,有张“娃娃脸”,经常会被学生误以为是“同窗”。一次一名高年级的学生见到高锟,更当他是新生,趾高气扬问他知不知道自己是谁,高锟笑眯眯地回应,自己是系主任,“当然知道你是谁”,丝毫没有生气。

而平时高锟为人慷慨,更富爱心,当年获得一个重要奖项,不仅宴请同事,还把一半奖金捐出成立奖学金。即使身为大学校长,他也经常会回到自己的中学母校,同师生们交流。2006年,中学母校要扩建课堂、美术室等设施,高锟没有通知学校,亲自把一张支票送来学校,令一众师生欣喜万分。

给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益新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高锟当时是香港中大的校长,为了让尽量多的内地学者能够参加,他主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系好,给学者提供一些补贴。另外,中大还把许多接待学者的宿舍腾出来,让内地学者住。所以,那次国际会议内地有60多位学者参加,这对大家提升学术水平很有帮助。高锟对国家的感情很深,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思路点击:一个人被称为大师,不单单指的是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指人品上具备高深的涵养,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锟虽为“权威”,但从来不摆权威的架子和气派,为人和善,乐于助人,举止有度,治学严谨,胸襟宽广,慈祥和谦逊溢于言表,正如他所说的“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在世界上留下的脚印,我也会留下在世界上走一圈的脚印”。本文适用于宽广的胸襟、高山景行、爱心、回报、爱国、大师风范、达观淡然等话题。

“光纤之父”的金钱观

高锟是光纤之父,却不曾取得光纤技术的专利权。发明光导纤维后,高锟几乎每年都获得国际性大奖,但由于专利权是属于雇用他的英国公司的,他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多财富。高锟以一种近乎老庄哲学的态度认为自己的发明确有成就,是他的运气,他心满意足了。他曾表示:“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技术成果。一个人有这样的好运气,能够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感觉很满足,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完全对我是没有什么意思;我实在不是一个太有趣的人,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我还有什么梦想?有啊!现在光纤成本越来越低,我最希望未来的网络用户能够免费上网”。

尽管华人学界为他抱屈,认为他早该获奖,却在他罹患轻度阿兹海默症后,才得到“迟来的正义”。但是高锟在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并将得到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多万美元)的奖金后表示,他和妻子计划从奖金中拿出70万美元捐赠给香港圣雅各福群会(St. James

Settlement)的老人看护中心和美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协会,以帮助那里的失智老人。

思路点击: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网上,高锟之所以受到众多人尊敬和热爱正是因为他并没有把光纤技术作为商品那样卖,他的发明让人人都用得起,使互联网高速化成为真正的地球村!虽然他没有从光纤技术的专利那里收获金钱,但却收获了更多的口碑和赞誉。而在获奖后仍对金钱有着清醒的认识——有比拥有金钱更快乐的财富,那就是超然、淡然和爱心的奉献。本文适用于慷慨、爱心、奉献、清醒的认识、人要有超然物外的心、知足常乐等话题。

【升华评论】

1966年高锟发表了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然而对这项超前的判断和研究,却鲜有人问津,只有一个玻璃制造商愿意尝试,直到今天光纤依然是领先的讯息传导方式,从而让高锟进入了世人的视野。而现在,一个耀世的奖项评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成果让华裔老人高锟,迅速传播全世界。

高锟的印象,从最早的兴趣认知到异域的颠簸求学,从事业起始的执着固执,到实至名归的淡然达观,都凸显出一个大师的风范,从谦逊推让到当之无愧,无论是学术的还是浮华的社会评价,高锟都能泰然处之,平常心,集大成或许是一个真正能够从芸芸众生中在自我领域中作出非凡成就的特质之一。

虽然不是中国籍,但是华人的印迹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秉持的一贯性,让他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或许是岁月使然,或许是秉性如此,这个老人给人一种非常浓厚的传统印象和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或许在今天的土地上,更多的需要这样的素养,来包裹我们过于外露的追名逐利,从而不至于在风暴中夭折或者迷幻。

高锟的获奖,对中国“80后”、“90后”年轻一代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年轻是需要个性和张扬,但是张扬和个性的背后需要有个目的,而热情退却后得寻觅一个目标,在心怀梦想的时代,怎么让让梦想伴着岁月成熟,而不是梦想压垮了脊梁或者梦想的泡沫欺骗了自己的时光,这也许是高锟给人的一个重要启示。

【运用示例】

挖掘自信的清泉

北京一考生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部;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莎士比亚(题记)

西方有句名言:“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没错,如果说力量是成功之根本,那么自信就是力量的源泉。自信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19世纪之前的300年间,数学家们一直为证明一元四次以上的方程是否有解而忙碌着,可惜他们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半途而废,没有一位能揭开这个结。1818年,挪威一位16岁的阿尔贝,在研究了前人的有关这一问题的大量资料后,坚定地对他的老师说:“让我来解答这一历史难题吧,我能证明四次以上的方程是否有解。”他凭着自信和勤奋,花了六年的时间,给了历史一个圆满的回答:一般高于四次的方程没有代数解。这就是著名的阿尔贝—鲁菲尼定理。有了自信,人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坚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够的,现在不能够,以后一定会能够的!”

是的,一旦有了坚定的自信心,人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0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在1966年提出光纤理论时,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但是高锟却坚信自己的理论,对于自己相信的东西,他近乎固执地坚持。即使在推销自己的学说吃了闭门羹后,他仍不改初衷。终于在1981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得以面世。

由此看来,大凡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充满自信之人。法拉第的“光是电磁波”的发现,蜚声世界,试想,如果法拉第一味听信当时权威而放弃自己的理论,那么这项伟大的发现,恐怕就不是法拉第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同样震惊世界,他若不是对此深信不疑,又怎会有之后的太阳系、银河系等一系列重大发现?海森堡的量子力学,如果不是自信支持他,恐怕早就被牛顿经典力学的支持者推了。所以,人贵在先有自信,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也说过:“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奇的发源地。”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信,也是有条件的,是对自己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具备的一种必然,而不是盲目自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一概肯定,自以为是,那么等待你的也可能是失败。

当生命的轨迹固执地向前延伸之时,请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挖掘自信,他将成为你无法摧毁的信念,成为你茁壮成长的土壤,成为你生命中一股永恒地活水,不息地寻找前进、成功之路。

精要点评:

这篇文章由题记、名言入手,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列举“阿尔贝”“高锟”等事例,论证了自信对成功的重要性;继而运用了法拉第、哥白尼、海森堡等例证,正反对比,揭示论点:拥有自信,执着坚持,不断超越,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功。本文行文规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说服力强,能够打动人心。

【各界热评】

★高锟令文字、音乐、影像和影片在一瞬间传到世界各地。简言之,3名获奖者帮助塑造了当今网络社会的基础。(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我和香港市民衷心祝贺高锟教授获此殊荣。高教授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亦是一位谦谦君子和有承担的教育家。香港能够有一位如此出类拔萃人物,是我们的无比骄傲。(香港特首曾荫权)

★非常高兴地祝贺高锟获得这一巨大荣誉,这不仅对高锟来说是骄傲的一天,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骄傲的一天。(英国国务大臣德雷森勋爵)

★高锟获奖实至名归,是中大、全港、全国以至所有华人的天大喜讯,所有中大人均深以其辉煌成就为荣。(香港中大校长刘遵义)

★高锟教授是真正“香港制造”的科学巨人。(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

★他改变了人类通讯史。(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

友情提示: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
23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