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高考作文拒绝平庸但忌用网络语言
昨晚,华东师大高考作文教学专家周宏老师作客本报,接听“高考教育热线”,和众多读者交流高考作文技法。记者汇集了部分周老师给于读者的回答,希望能对高三考生有所帮助。
猜作文题将白费时间
一名同学来电询问,几天前学校里给他们发了两道作文模拟题,一道是联系“端午节”遭国外抢注说一说民族精神,一道和时事政治中的科学发展观有关,这种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有多大?周老师对此解释,首先大家没有必要猜题押题,高考命题者命题时往往都万般小心,从以往经验看,投机者猜中作文题目的几率几乎为零;其次,从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太热点的题目往往都不会考到。不过,大家多关注时政材料还是应该的,起码必要时可以用作作文的论据材料。
高分作文拒绝平庸
一位家长向周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孩子的作文太“平”,观点不能抓人眼球,平时的作文测验成绩总是中等。周老师表示,一篇作文,立意非常重要,从往年的高分高考作文来看,观点与众不同而又不偏的作文最受阅卷者的青睐。
至于如何做到观点既与众不同,周老师以“跳高”这一话题为例,指出中心点如果只是“不忘提高目标”,则是最平庸的作文;如果是“就像跳高必须助跑一样,我们做事要有所准备”,那么作文就会成为10万份试卷中前两万份;如果是“因为跳高冠军成功的同时,也经历了向更高纪录冲刺的失败,所以我们要胜亦欣然,败亦不馁”,那么这篇作文就是前2000名了!不过,考生应该在作文开始处写清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不要让阅卷老师也迷失方向。
以往的高分作文还有另外三大特点:语言漂亮、知识面广和构思巧妙。周老师认为,相比而言,还是“内容为王”,观点最重要。今年高考阅卷将有扭转以往“形式出挑者得高分”的倾向。语言华而不实的学生将不会得高分,语言不能做作、不能空,忌用网络语言。作文有文采的标准是能否做到“虚实结合”,而不能太缥缈。
最后几天多看新闻
有同学问最后阶段该如何应对作文,周老师建议,首先要多看多听,留意媒体新闻,并且多和父母讨论以获得灵感。从1997年到2001年,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取材于《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其次,要多看看自己以前的作文,看看能否借鉴,记住在高考中要使用自己最熟练的文体,毕竟现在作文文体不限。最后,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浪费时间押题背诵范文,反而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