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习惯的养成研究”中期报告
一年级作文 一年级看图写话
6072字
1622次阅读
收藏
“学校环境中小学生成功习惯的养成研究”中期报告
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苏洪波
2006年10月,我校自主申报的科研课题“学校环境中小学生成功习惯的养成研究”获得经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被立项为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
2007年4月,该课题顺利开题。市教研室的江洪春老师在开题会上作了重要指导。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认为应该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经过研究讨论,课题目标确定为:通过进行小学生成功交往研究,成功做事研究以及成功思维习惯的研究等,探索学校环境中小学生的主要成功要素,探索培养小学生成功习惯的方法,总结研究中的经验,使师生在研究中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成功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质。
经过一年的探索性研究,2008年,我校确定以合作习惯、成功习作习惯和学生和谐交往习惯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合作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习作习惯。。
重点一:合作习惯的研究。
合作习惯是重要的成功习惯,我区著名教师王素贞老师以及我省著名教师于美霞老师都在合作教学方面成绩卓著。校教科室组织以张磊主任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合作习惯的培养方法、培养机制等。
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是课题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
(二)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 ,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
(三)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总之,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 符合课改精神,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但一切均应从实际效果去考虑,防止走过场。
[案例]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虽说是文言文,但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浅显易懂,趣味盎然,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基础上来理解本文应该问题不大。于是,在尝试改变过去学习古诗词总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枯燥机械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思想指导下,我决定将翻译课文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着重强调了充分预习,特别是别忽略了相关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教师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步骤一: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教师巡视指点。
步骤二:请断句正确的一小组齐读课文(巡视时已摸清情况),并予以表扬。
步骤三:各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一个字词。
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
步骤五:请自认为有把握翻译全文的小组到台上当老师,一人一句翻译全文。
步骤六: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步骤七: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
步骤八: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称职,则每人百分制加两分。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组”,予以加分。
整个环节始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钻研、探究得很仔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十分配合,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重点二:学生成功习作习惯研究。
校教科室组织以苏洪波老师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进行学生成功习作习惯的培养研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习作习惯。成功习作习惯的培养有哪些方法、策略等。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一直在探索学生的作文成功习惯,经过实践探索,摸索出一下几条经验:
(一)通过特色教学培养观察与创新习惯。
学生作文,离不开观察,好文章,离不开创新,经过几年的探索,苏洪波老师的抛锚式作文教学模式基本成形,被命名为天桥区特色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遵循以下策略:
(1)目标指引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非常重视“锚”的设计。这个“锚”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务情境。学生按照“锚”的指引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作文的体验。我们说,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成功。“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在抛锚式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目标明确,有观察兴趣,慢慢的,建立起了观察的习惯。
(2)开放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在空间上,作文选材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则涉及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现实世界的世态万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总之,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成为作文内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指导学生讨论完《执竿入城》(注:一则古代笑话)后,进行作文创作,可以写剧本,可以写相声,可以写表扬稿,可以写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可以竹竿角度为写作视角写(竹竿为第一人称),也可从城门角度写……这种多角度的作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亲历策略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作文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都没有摆脱一种思维模式——字、词、句教学和训练,语言教学和训练,主题思想教学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用记忆和模仿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学生由于缺少观察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难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我们的经验、以前人的经验代替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抛锚式作文教学则特别强调成文过程的亲历。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先在问题解决的经历中亲身参与作文材料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边操作,一边获得作文材料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并亲身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和成就感,领悟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的真谛。亲历策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如:在“假如我有一只哆啦A梦”的习作中,学生自编自演,亲历了表演过程,写起来,既有创意,又非常容易。
(4)合作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是在问题或任务引导下的教学,学生先明确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个体孤立的行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通过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种合作既包括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家长,甚至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如调查环境状况可能需要与环保方面的人员进行合作,了解当地环境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和练习合作的技能,如小组谈话、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师生合作中,可产生积极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时,教师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项角色。通过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个人责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识都有很大帮助。成文过程的合作性还表现在作文资料的共享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自获得了不同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交流时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平台构思自己的作文。
(二)通关日记培养学生阅读与坚持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记日记习惯,苏老师班的学生一开始每天只写一句话,一周后才改为两句话,第三周,每天三句话,依此类推,用了一学期,才使同学们建立起日记习惯。这之后,日记中又先后加了六个项目,分别是:读书笔记,检查情况,送出了几个“谢谢”,收到了几个“谢谢”、家长留言、“三闲”浪费时间合计,日行一善。
学生们每天写日记,一年下来,每个人都积累了至少10几本日记。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坚持习惯。
而日记中的读书笔记,也是由每天一句话开始,慢慢增加,最终同学们养成了天天阅读的习惯。日行一善,和天天“谢谢”的送出,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恩和善良,可以说,这一本日记,培养了学生们的n种习惯。
(三)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发表与交流习惯。
为了让同学们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学校在小荷作文库上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社,(锦缠街小学未来文学社)教师自己写作,也鼓励学生写作,同时在网上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评改,这样即使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和假期,老师也能和部分同学交流,经常是学生刚发完文章或日记,老师恰巧看到,接着修改,一些不便说明的悄悄话,可通过传纸条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提到班里的一个同学和他经常闹矛盾,自己又无法与那个同学沟通,非常苦恼。教师通过传纸条,和他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解决了这个同学的心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同学已在小荷作文库,发表了三百余篇作品,同学们的热情也很高,大家在网上交流文章,交流心得,也交流收获,交流学习生活。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涌现了臧英杰,张立鹏、张月瑶、任子寒等优秀写手。《读与写》杂志《妙笔》杂志都向我们文学社发出了约稿信。
重点三:学生和谐交往习惯研究。
和谐交往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校教科室组织以谭晓庆老师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进行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建立和谐校园的策略方法等。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给学生一个可回忆的美丽童年”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以常规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出了文明、有序、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有人说:“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和谐校园什么样?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 2007年新年伊始,在课题组倡导下,全校师生就展开了这样的大讨论。师生们发现,要建设和谐校园,除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把“知礼仪、有礼貌、明常规、守秩序、讲团结、乐参与”等良好习惯作为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一)主题大队会,奏出和谐校园之“爱”的篇章
2007年4月份,学校少先队召开了以“爱,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为主题的大队会,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礼貌十字歌》、童话剧《图图和闹闹》让大家体会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通过再现学校一日常规和班会课上的情景,让学生懂得了和谐的校园需要每一名师生的积极参与
在“寻找校园中的和谐”这一环节中,师生们从生活出发,回忆了在锦小校园中共同拥有过的点点滴滴。如,一名学生拿来了学校已经年愈花甲的王履媛老师的老花镜,这名学生动情地说:“通过这副老花镜,我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期望和辛勤付出”;还有的学生找来了一张张“植物名片”,提醒大家要跟生长在校园中的小花、小草们和谐相处……全校师生都在用心地感受着、收获着,校园中处处扬溢着浓浓的爱的气息。
本次活动被济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中《齐鲁少年报》还做了专版介绍。更重要的是,它让老师和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明”、“自律”、“感恩”及“奉献”。
(二)植物节——奏出和谐校园之“绿色”篇章
在胡锦涛同志关于和谐社会的权威论述中,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一直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先后被评为“天桥区绿色学校”“济南市绿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2007年11月代表天桥区接受了区级以上绿色学校的复查工作,受到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
学校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植物节”,并以连续举办了五届。在2008年以“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为主题的植物节上,孩子们建立了“绿色校园设计中心”,以多种形式描绘自己心中绿色校园的样子,并评选出了最佳“校园美容师”;在“养护一棵花”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红领巾绿色银行”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废品换取花种子,亲手培育,为花儿写下了观察日记; 在“手牵手播种绿色,心连心美化家园”活动中,孩子们用卖废品的钱买来苗木,与团员老师共同牵手,在社区花坛栽种了灌木,担负起它们的养护工作,精心浇水、养护,让这一抹绿色长存。
(三)“今天我当家”—— 奏出和谐校园之“自主”篇章和谐校园离不开全校每位师生的积极参与。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学会从主体角度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即形成集体主人翁感,学校少先队积极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如同日本著名教育社会学者片岗德雄所提出的“一人一个角色的全体参与”。 学校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的基础上,各班根据的情况设立了“节约监督员”、“桌椅管理员”、“小花匠”等岗位,启发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少先队实行了“今天我当家”值周制度。值周班由三至六年级各班轮流担任,设文明礼仪、晨间监督、两操规范、课间纪律、校长顾问等岗位,任期为一周,学生可自主选择岗位,参与管理。通过“五星级队员”和“首席校长顾问”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值勤队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天我当家”值周班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服务他人的意识,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制度、规范制定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活动,获得成长。
在假期中开展的“小鬼当家,快乐大体验”活动中,低年级的队员跟随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帮家长干一周家务活,从而体验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高年级的队员利用假期学习理财,管理一周家庭财物。有不少队员还在家长的帮助下,走出家门,主动地在社会中寻找一个位置,如社区环卫员、交警、售货员、记者等,从中感知到了他人工作时的职责、情绪和态度。
“自主、自律”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又一动人篇章。
(四)“今天我当校长”—— 奏出和谐校园之“民主”篇章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学校一直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006年,学校团支部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从多角度、多方位关注他们的成长。
2007年12月,团支部组织开展了“今天我当校长”活动。“校长”由青年团员教师轮流担任,全面负责学校一日工作。清晨7:30左右,富有朝气的年轻的代理“校长”们就开始上岗了,维持学生进校秩序、安排一日工作、监督检查课间情况等。每天中午的练字时间,也成了大家最期待的,因为孩子们的“大朋友”——青年团员老师们将会通过广播给他们介绍一个好习惯,例如:做事制定计划的习惯、勤洗手爱整洁的习惯、接受帮助说“谢谢”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等,这些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小习惯”,却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的行为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每位“校长”在任职期间还要发现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问题、为学校发展提一条建议。这样一来,帮助学校领导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学校工作,发现工作不足,向更高目标迈进。而青年老师们作为本次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更是从这个展示自我智慧和才干的平台上,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本次活动在《济南教育电视台》作为专题播出。2008年,课题组策划的《爱,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主题大队会被评为市优秀队会;
困惑与方向: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困惑
如:怎样使合作学习更细致,哪些策略可简单易行又效果好。
学生的习作习惯需多长时间才能建立,学生建立起习作习惯的标准有没有?是什么?
和谐交往有哪些要素?怎样使之系统化?
我校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友情提示: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
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苏洪波
2006年10月,我校自主申报的科研课题“学校环境中小学生成功习惯的养成研究”获得经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被立项为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
2007年4月,该课题顺利开题。市教研室的江洪春老师在开题会上作了重要指导。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认为应该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经过研究讨论,课题目标确定为:通过进行小学生成功交往研究,成功做事研究以及成功思维习惯的研究等,探索学校环境中小学生的主要成功要素,探索培养小学生成功习惯的方法,总结研究中的经验,使师生在研究中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成功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质。
经过一年的探索性研究,2008年,我校确定以合作习惯、成功习作习惯和学生和谐交往习惯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合作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习作习惯。。
重点一:合作习惯的研究。
合作习惯是重要的成功习惯,我区著名教师王素贞老师以及我省著名教师于美霞老师都在合作教学方面成绩卓著。校教科室组织以张磊主任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合作习惯的培养方法、培养机制等。
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是课题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
(二)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 ,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
(三)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总之,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 符合课改精神,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但一切均应从实际效果去考虑,防止走过场。
[案例]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虽说是文言文,但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浅显易懂,趣味盎然,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基础上来理解本文应该问题不大。于是,在尝试改变过去学习古诗词总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枯燥机械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思想指导下,我决定将翻译课文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着重强调了充分预习,特别是别忽略了相关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教师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步骤一: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教师巡视指点。
步骤二:请断句正确的一小组齐读课文(巡视时已摸清情况),并予以表扬。
步骤三:各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一个字词。
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
步骤五:请自认为有把握翻译全文的小组到台上当老师,一人一句翻译全文。
步骤六: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步骤七: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
步骤八: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称职,则每人百分制加两分。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组”,予以加分。
整个环节始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钻研、探究得很仔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十分配合,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重点二:学生成功习作习惯研究。
校教科室组织以苏洪波老师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进行学生成功习作习惯的培养研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习作习惯。成功习作习惯的培养有哪些方法、策略等。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一直在探索学生的作文成功习惯,经过实践探索,摸索出一下几条经验:
(一)通过特色教学培养观察与创新习惯。
学生作文,离不开观察,好文章,离不开创新,经过几年的探索,苏洪波老师的抛锚式作文教学模式基本成形,被命名为天桥区特色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遵循以下策略:
(1)目标指引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非常重视“锚”的设计。这个“锚”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务情境。学生按照“锚”的指引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作文的体验。我们说,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成功。“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在抛锚式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目标明确,有观察兴趣,慢慢的,建立起了观察的习惯。
(2)开放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在空间上,作文选材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则涉及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现实世界的世态万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总之,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成为作文内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指导学生讨论完《执竿入城》(注:一则古代笑话)后,进行作文创作,可以写剧本,可以写相声,可以写表扬稿,可以写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可以竹竿角度为写作视角写(竹竿为第一人称),也可从城门角度写……这种多角度的作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亲历策略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作文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都没有摆脱一种思维模式——字、词、句教学和训练,语言教学和训练,主题思想教学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用记忆和模仿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学生由于缺少观察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难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我们的经验、以前人的经验代替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抛锚式作文教学则特别强调成文过程的亲历。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先在问题解决的经历中亲身参与作文材料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边操作,一边获得作文材料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并亲身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和成就感,领悟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的真谛。亲历策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如:在“假如我有一只哆啦A梦”的习作中,学生自编自演,亲历了表演过程,写起来,既有创意,又非常容易。
(4)合作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是在问题或任务引导下的教学,学生先明确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个体孤立的行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通过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种合作既包括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家长,甚至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如调查环境状况可能需要与环保方面的人员进行合作,了解当地环境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和练习合作的技能,如小组谈话、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师生合作中,可产生积极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时,教师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项角色。通过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个人责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识都有很大帮助。成文过程的合作性还表现在作文资料的共享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自获得了不同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交流时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平台构思自己的作文。
(二)通关日记培养学生阅读与坚持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记日记习惯,苏老师班的学生一开始每天只写一句话,一周后才改为两句话,第三周,每天三句话,依此类推,用了一学期,才使同学们建立起日记习惯。这之后,日记中又先后加了六个项目,分别是:读书笔记,检查情况,送出了几个“谢谢”,收到了几个“谢谢”、家长留言、“三闲”浪费时间合计,日行一善。
学生们每天写日记,一年下来,每个人都积累了至少10几本日记。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坚持习惯。
而日记中的读书笔记,也是由每天一句话开始,慢慢增加,最终同学们养成了天天阅读的习惯。日行一善,和天天“谢谢”的送出,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恩和善良,可以说,这一本日记,培养了学生们的n种习惯。
(三)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发表与交流习惯。
为了让同学们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学校在小荷作文库上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社,(锦缠街小学未来文学社)教师自己写作,也鼓励学生写作,同时在网上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评改,这样即使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和假期,老师也能和部分同学交流,经常是学生刚发完文章或日记,老师恰巧看到,接着修改,一些不便说明的悄悄话,可通过传纸条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提到班里的一个同学和他经常闹矛盾,自己又无法与那个同学沟通,非常苦恼。教师通过传纸条,和他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解决了这个同学的心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同学已在小荷作文库,发表了三百余篇作品,同学们的热情也很高,大家在网上交流文章,交流心得,也交流收获,交流学习生活。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涌现了臧英杰,张立鹏、张月瑶、任子寒等优秀写手。《读与写》杂志《妙笔》杂志都向我们文学社发出了约稿信。
重点三:学生和谐交往习惯研究。
和谐交往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校教科室组织以谭晓庆老师为小组长的研究小组,重点进行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建立和谐校园的策略方法等。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给学生一个可回忆的美丽童年”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以常规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出了文明、有序、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有人说:“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和谐校园什么样?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 2007年新年伊始,在课题组倡导下,全校师生就展开了这样的大讨论。师生们发现,要建设和谐校园,除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把“知礼仪、有礼貌、明常规、守秩序、讲团结、乐参与”等良好习惯作为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一)主题大队会,奏出和谐校园之“爱”的篇章
2007年4月份,学校少先队召开了以“爱,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为主题的大队会,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礼貌十字歌》、童话剧《图图和闹闹》让大家体会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通过再现学校一日常规和班会课上的情景,让学生懂得了和谐的校园需要每一名师生的积极参与
在“寻找校园中的和谐”这一环节中,师生们从生活出发,回忆了在锦小校园中共同拥有过的点点滴滴。如,一名学生拿来了学校已经年愈花甲的王履媛老师的老花镜,这名学生动情地说:“通过这副老花镜,我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期望和辛勤付出”;还有的学生找来了一张张“植物名片”,提醒大家要跟生长在校园中的小花、小草们和谐相处……全校师生都在用心地感受着、收获着,校园中处处扬溢着浓浓的爱的气息。
本次活动被济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中《齐鲁少年报》还做了专版介绍。更重要的是,它让老师和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明”、“自律”、“感恩”及“奉献”。
(二)植物节——奏出和谐校园之“绿色”篇章
在胡锦涛同志关于和谐社会的权威论述中,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一直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先后被评为“天桥区绿色学校”“济南市绿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2007年11月代表天桥区接受了区级以上绿色学校的复查工作,受到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
学校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植物节”,并以连续举办了五届。在2008年以“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为主题的植物节上,孩子们建立了“绿色校园设计中心”,以多种形式描绘自己心中绿色校园的样子,并评选出了最佳“校园美容师”;在“养护一棵花”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红领巾绿色银行”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废品换取花种子,亲手培育,为花儿写下了观察日记; 在“手牵手播种绿色,心连心美化家园”活动中,孩子们用卖废品的钱买来苗木,与团员老师共同牵手,在社区花坛栽种了灌木,担负起它们的养护工作,精心浇水、养护,让这一抹绿色长存。
(三)“今天我当家”—— 奏出和谐校园之“自主”篇章和谐校园离不开全校每位师生的积极参与。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学会从主体角度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即形成集体主人翁感,学校少先队积极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如同日本著名教育社会学者片岗德雄所提出的“一人一个角色的全体参与”。 学校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的基础上,各班根据的情况设立了“节约监督员”、“桌椅管理员”、“小花匠”等岗位,启发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少先队实行了“今天我当家”值周制度。值周班由三至六年级各班轮流担任,设文明礼仪、晨间监督、两操规范、课间纪律、校长顾问等岗位,任期为一周,学生可自主选择岗位,参与管理。通过“五星级队员”和“首席校长顾问”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值勤队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天我当家”值周班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服务他人的意识,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制度、规范制定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活动,获得成长。
在假期中开展的“小鬼当家,快乐大体验”活动中,低年级的队员跟随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帮家长干一周家务活,从而体验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高年级的队员利用假期学习理财,管理一周家庭财物。有不少队员还在家长的帮助下,走出家门,主动地在社会中寻找一个位置,如社区环卫员、交警、售货员、记者等,从中感知到了他人工作时的职责、情绪和态度。
“自主、自律”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又一动人篇章。
(四)“今天我当校长”—— 奏出和谐校园之“民主”篇章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学校一直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006年,学校团支部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从多角度、多方位关注他们的成长。
2007年12月,团支部组织开展了“今天我当校长”活动。“校长”由青年团员教师轮流担任,全面负责学校一日工作。清晨7:30左右,富有朝气的年轻的代理“校长”们就开始上岗了,维持学生进校秩序、安排一日工作、监督检查课间情况等。每天中午的练字时间,也成了大家最期待的,因为孩子们的“大朋友”——青年团员老师们将会通过广播给他们介绍一个好习惯,例如:做事制定计划的习惯、勤洗手爱整洁的习惯、接受帮助说“谢谢”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等,这些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小习惯”,却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的行为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每位“校长”在任职期间还要发现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问题、为学校发展提一条建议。这样一来,帮助学校领导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学校工作,发现工作不足,向更高目标迈进。而青年老师们作为本次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更是从这个展示自我智慧和才干的平台上,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本次活动在《济南教育电视台》作为专题播出。2008年,课题组策划的《爱,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主题大队会被评为市优秀队会;
困惑与方向: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困惑
如:怎样使合作学习更细致,哪些策略可简单易行又效果好。
学生的习作习惯需多长时间才能建立,学生建立起习作习惯的标准有没有?是什么?
和谐交往有哪些要素?怎样使之系统化?
我校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友情提示: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
141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