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女

高中生作文 6139字 1862次阅读 收藏

1995年7月10日,在澳大利亚首府堪培拉举行的第26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揭晓,中国江苏启东中学高二女生毛蔚以总分90分的优秀成绩荣获一等奖第二名,成为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开赛26届以来的第一位女生金牌得主。物理,这门以严谨、缜密的理性著称的抽象学科,历来被认为是个更适合男性驰骋的领域,毛蔚却像匹黑马般闯入物理竞赛,用自身的实力与战绩令所有人不得不惊呼一声:了不起,中国少女!

从中国东部沿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城镇中学到步入国际奥赛的领奖台,中国少女毛蔚是怎样走着她这一辉煌之路的呢?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有兴趣跟随我们去捡拾她一路上散落的星星点点的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感悟到许多……

读出一种胸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读书苦,苦读书,这是莘莘学子常有的感慨。

当今的中学生,面对着的是一个白热化竞争的社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脱颖而出,中学生们不得不苦、苦、苦读书。

现代社会,又是个充满诱惑与机遇的社会,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商品经济大潮同样冲击着校园,引起中学生们的情绪波动。毛蔚的一位同班同学就表达了这样的看法:现在大街上手提“大哥大”的有几个是大学毕业生?我们学得这么苦是否有价值?他向老师和家长提出,请不要管我,请别对我作任何要求,我能学进多少就学多少,能学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中学生是已经具备了相当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眼睛选择、判断,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因此,继“苦”之后,他们很快困惑于“苦得是否值得”这个命题。

毛蔚毫无疑问地应该算竞争中的佼佼者。在初中阶段,她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祖冲之”杯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等全国、省、市学科竞赛大大小小十几个奖项。1993年,她以全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启东中学高中部实验班,从这以后,她从未下过全班总分第一名的“宝座”。1994年10月,从全国29个省市的6万多名参赛者中选拔出来的109位选手,在西安进行第1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最后角逐,毛蔚奇迹般地获得第一名;奇迹并没有结束,她最终摘取了第26届国际物理奥赛的金牌。

荣誉出自汗水。成功的背后意味着超出常人的辛勤耕耘。

那么,毛蔚觉得苦吗?我们首先提到了这个话题。

毛蔚说:“还行吧……”

这个“还行”又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1994年春节前夕,毛蔚在物理教师范晓辉带领下来到东南大学物理实验室。启中实验设备简陋,许多物理实验没法做,因此物理实验是毛蔚薄弱的一环,她要补上这一课。严冬的实验室里气温极低,毛蔚在冰块似的示波仪前接线、调试,为保持操作规范利索,她没采取保暖措施,手冻肿了,脚冻麻了,肚子冻疼了……连续七八个小时,终于圆满完成实验,走出实验室时,校园外已是万家灯火。

1994年10月毛蔚进入北大附中全国物理实验班。全班25人,24名是男生,原读高二的只她一人。谁都明白他们25人中将选拔5人进入国家代表队,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竞赛何等激烈,淘汰何等无情。教学方式采用大学的一套,课堂以外大量内容要靠自学钻研,半年中必须读完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必须补习高等数学、微积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而高三的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化学等又与普通高三同步进行。除了上午的课及每周三次实验外,其余时间毛蔚几乎一直泡在北大图书馆、北大附中图书馆里,找资料读,觅习题做。那一段真可说是跋涉维艰,对于毛蔚,那也是学习生活中最艰苦的一个特殊阶段。

如今回忆起这一切,她只淡淡地说:“还行吧。”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因为喜欢,就不觉得苦了。”

其实,“苦不苦”的话题在我们之前早已有人问过她了,毛蔚自己也早已做了深入的思索。在她的随笔本上记录了一次她和初中好友的聚会,她被认为是最幸福的人,就是学得苦了点。她们问她这么玩命是否值得。毛蔚说“值得”。她随即写下这么一段话:“读书是一种寄托……读书不仅仅读书本读技能读品德,且要读自己的需求,还要读别人的愿望,读出一种胸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这段“内心独白”是对毛蔚“苦而不觉其苦”的最好诠释:读书对于她是汲取,是接受,而不是付出,她不想用读书来换取什么,比如换取“大哥大”,或者换取竞赛得奖,她只是单纯地享受学习过程本身给她带来的巨大乐趣,那是一种获取知识和升华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她顽强的学习意志的基石,是动力与毅力的源泉。这就是毛蔚的境界。

范晓辉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在读《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教程》一书时,有道关于摩擦力的题,毛蔚琢磨了很久。她按书上介绍的方法做了,却发现在求解的过程中,摩擦系数出现了负值,这种物理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她怀疑这道例题有错误,便去问范老师。范老师经过反复演算,得知这题中的一个中间状态是不存在的,但他未置可否,意在让毛蔚自己去处理。毛蔚作了多方面思考,用了多种解法,最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这就是毛蔚的精神。一个机械满足于教师的讲解、迷信书本的结论、没有创造性思维、缺乏细致深入的学习态度的学生,是无法具备这种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实力的。

毛蔚摘取金牌、一举成名后,作为新闻人物的她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商业价值,一些厂家来找她做广告,像启东制药厂找她做“盖天力”、“白加黑”药品广告,毛蔚拒绝了。她希望自己继续保持学生的单纯,而不希望早早地染上商业色彩。在类似的选择面前,她总是毫不犹豫。然而,在另一类选择面前,她却感到极为痛苦:她想为自己钟爱的数理化奋斗一生,可是从化还是从理呢?当不得不抉择的时候,她觉得选择哪一个都是遗憾,舍弃哪一个都是痛苦。这就是毛蔚的胸怀。

对别人笑一笑

将毛蔚想象成一个淹没于书山题海、不谙世事的苍白、疲惫的形象,那是大错特错了。坐在我们面前的毛蔚,是个健康秀美、反应敏捷、落落大方的少女,只是对我们的问题,她时时显露出羞涩、为难、“没什么好说的”神气。也许,在她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她并没有刻意去做过什么。

当我们问到赴奥赛前,她是否抱着必胜的打算,毛蔚笑了:“哪儿呀,我想我一定得不了奖。”

“这是否意味着你对自己信心不足。”

“那倒也不是。我只是觉得,获奖很好,不获奖也没关系。”在竞争面前,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人的承受能力,就像弹簧一样,如果弹簧始终保持在绷紧的状态,弹性便容易失去,而且弹簧还有一个弹性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意味着失效。因此,用一种平和松弛的心态对待紧张激烈的竞争,也许是尤其难能可贵的。

刚进入高中实验班,第一次考试毛蔚就得了第一名,班主任立刻给她加压,说她前途无量,如果再努力些……第二次考试毛蔚又是第一名,她的“地位”更稳固了,时不时地就有同学上课时纸上写了题目、下课时嘴里说着题目来与她共同探讨,她偶尔说错答案,马上自己就觉得不得了——退步了;第三次考试毛蔚差一点儿被人拉下马来,她痛苦了一番,随后竟觉得轻松起来,她说:“这次比人多3分,下次比人少3分,然后我就从我自己的阴影里挣脱出来了!”

是的,毛蔚从不想将自己制造成一个神话,她是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考试、学习、竞争的。一个人越出类拔革,她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毛蔚学会了有意识地给自己减压。她希望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只有动力,没有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情绪因素对学习的干扰。

有这么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女孩子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就每况愈下,与男生拉开了距离。是女生智力不如男生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里“女不如男”呢?毛蔚的成功,或许多少能从反面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女生受到的情绪干扰太多了!从气质上看,女性通常更为敏感、细腻,她们内心世界对外部环境的承受适应能力不免就弱于男性,一有风吹草动便引起情绪上的大波大澜,对学习生活形成极大的干扰。聊起这个话题,毛蔚的班主任张建新老师笑着说:“越是敏感细腻的女生,做起选择题来就错得越厉害。”

话说得不无夸张,但显然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事实:心理素质的作用不可小视。毛蔚说:“女生容易一次考坏了,就很不得了的样子,我不喜欢这样,我喜欢‘拿得起放得下’……”

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毛蔚成功的保证。

参加”奥赛”,要经过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1994年9月,刚上高二的毛蔚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江苏选拔赛时,许多东西部没有学过,参加竞赛的绝大多数是高三学生,毛蔚当时又患重感冒,客观上,无论哪方面她都处于劣势,而她的优势正在于她轻装上阵,没有精神包袱。一上考场,她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些概念部分的小题目她没有学过,但她很快作了自我调整,干脆把精力集中在大题、难题上。最后一道综合题难度很大,许多人交上去的试卷大都是一片空白,毛蔚却答得满满的,而且思路清楚,卷面清晰,用的是与众不同的解法。

成绩揭晓后,毛蔚的分数不理想,没有获得“出线权”。毛蔚认真地研究过标准答案后,确信自己答时的最后一道题被判错了,于是向范晓辉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范老师自然是了解他的学生的,很快报告省里要求复审毛蔚的试卷,复审结果是给毛蔚加还了20分,从而使她进入江苏省前5名,经过口试又进入前3名,从而得以参加了第11届全国物理竞赛。

竞赛在西安西北大学进行,考完的第二天,集体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包乘的大客车刚要起动,评审委员会的一位老教授蹒跚赶上汽车,径自走到毛蔚面前宣布说:“你得了第一名!”

一汽车的人都轰动了,围上来祝贺她;她自己却并不十分惊喜和激动,只是尊敬地目送老教授下车离去,晕晕乎乎意识到自己拿了第一,还算行吧,她这样评价自己。这次竞赛中,毛蔚荣获了一等奖第一名、总分最高奖、女学生成绩最佳奖三项大奖。真正的自信是这样的:在失败与成功面前都保持同样清醒的头脑。试想,江苏选拔赛后面对骤然降临的失败,倘使毛蔚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她就很难冷静地找回那被判错的20分,从而与全国物理竞赛失之交臂,遑论参加奥赛了。是优秀的心理素质帮了她的忙。

在北大附中实验班时,那年4月下旬最后的综合性大考的前两天,出现了一连串的小麻烦:先是宿舍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自己的台灯又坏了,接着不知谁碰倒了桌子,把桌子上的手表、收音机等一古脑儿都摔破了。大考在即,时间紧迫,急用不得用,适逢父母打电话过来,问她考试准备情况,她回答说时间是紧了些,不过不要紧,她应付得了。电话里送去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全然没有消极低沉情绪的流露,尽管那次是少有的情绪不高,结果综合考试她还是全班考得最好的一个。

并不是所有的思想情绪上的障碍都这么容易排除的,毛蔚的精神上也曾遇上过“危机”。

那是在全国物理竞赛结束后,因为前一段时间一心扑在竞赛上,其他基础课不免有所疏忽,竞赛过后,毛蔚的负担分外沉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物理竞赛的一点点成功,换来的是天崩地裂、排山倒海的压力和烦恼”。她每天困在作业当中,因为缺乏足够的练习,做作业速度慢了,正确率也明显下降,她烦躁不安,学习、身体、精神处于全线崩溃的境地。

三天像三年一样地过去了,终于,她对自己说:“我不能这样!宁可放弃作业,我也要找回我以前的生活。”

她开始有意识地调节自己。晚上,她不再急匆匆地吃饭,而是细细品尝,耐心地听父母讲各自单位里的事,吃完饭再听一会儿音乐,然后用轻松的语调向爸妈道别,去上夜自修。

走在路上,她尽量放慢车速,不时地看蓝天上流云,丝丝缕缕,那么高,那么静,她觉得自己的心也开阔平静了不少。路旁的小孩在追逐、嬉戏;缝纫店里挂满了衣服,几个裁缝刚放下裁剪刀,围着桌边吃饭;几个大人买了满满一篮的菜,遇见了相互打个招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渐渐平静下来,并且尝试着对别人笑一笑,一切似乎又都恢复了。

毛蔚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26届国际物理奥赛的考场,面对大赛,她是如此轻松自如:7月4日到达悉尼,她跟随领事馆的车游览了唐人街、情人港、悉尼歌剧院,犹觉未尽兴,翌日凌晨一个人悄悄起床,提着相机来到旅馆外面的海岸看日出。海岸上晨练的人们向她微笑致意,她拍了很多很美丽的风景照,又请一个悉尼老奶奶为她拍了几张照片。

7月10日的实验考试,毛蔚第二道题得分不理想,影响了总分,结果以3分之差名列第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情绪。这天正好是中国代表队中谢小林的生日,毛蔚和其他几位队员一起,欢欢喜喜地张罗着生日晚会。泰国、新加坡、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位考生自动前来祝贺,他们一起点起红蜡烛,品尝大蛋糕,趴在地板上唱歌、聊天,做“哈哈”游戏。毛蔚的一曲《中华民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成绩揭晓前三天,毛蔚精心挑选了堪培拉的风景照明信片,给家乡父母老师寄去问候与祝愿,明信片上写道:“我在澳洲很好,也许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光,希望你们也同样快乐!”

是的,毛蔚是聪明的,因为她懂得如何为自己营造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生。

我真的希望他们也很好

采访过程中,班主任张建新老师说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他说:“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氛围。”

是的,毛蔚的成功不是孤立的。这里面固然以她个人的努力为主,但同样不容忽略的是她周围那个风调雨顺、适合于她成长的气候环境。

启东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近几年来,校领导在办学思想上响亮地提出,不仅要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且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毛蔚所在的实验班,集中了全市的学习尖子,学校为实验班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进行系统的、高层次的培养。走进高中部实验班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班风牌:“绝顶之登,众山为小”。这是班主任张建新老师提出的。张老师是1989年大学毕业的年轻的“老”班主任,在同学中享有极高的“信任度”,他极力倡导一种拼搏、奋斗的人生哲学,倡导一种“敢为人先”的风气。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深深感悟到了这一班风的深刻内涵:众山绝顶,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但登山之径,则更是一条铺满荆棘、洒满艰辛的拼搏之路。

历来的实验班,很少有同学能稳在前三名,而毛蔚一直处于“第一”的位置。这无形中使毛蔚成为班级的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大家都憋足了劲,盯牢她。这股“劲儿”决非“我不行我也要让你不行”的东方式的嫉妒,而是遵循“你好我要更好”的竞争原则。去年暑假,前三名拔尖男同学联合给毛蔚下了“挑战书”:“暑假我们比一比,看谁自学好?开学我们比一比,看谁拿第一?”毛蔚沉着应战:“我接受你们的挑战!”毛蔚成了“领头羊”,带动了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的不服输又激发出毛蔚更大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毛蔚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她是个称职的学生干部,经常组织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讨论学习上的难点、重点,她甚至还当过“小老师”,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课。她觉得这些活动会启发思维,开阔视野,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自闭保守、人情淡薄在这个班级没有市场,大家显露的是真性情,比拼的是真本事,这里没有病态的嫉妒,同学之间充满坦诚的交流。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在强大的向心力的凝聚下,全班成为一个高速运转的整体。

毛蔚诚恳地说:“……我当然仍然希望自己是第一,但我真的希望他们也很好,为他们的喜而喜,为他们的悲而悲……”

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蔚的家。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毛蔚的父母给予了女儿大量的爱并用这爱营建了一个宽松的家庭气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个颇为“低微”的要求,他们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出类拔革、出人头地。从小,他们教毛蔚烧饭烧菜,做家务,为的是“碰到没人给她烧饭的时候,她自己可以吃上一口热饭菜”;他们放手让她搞些小修理、小制作,如台灯的开关失灵了,让她自己修,自行车的螺丝掉了,让她自己装;在女儿出门时絮絮地嘱咐:“出门在外,最重要的是不能贪小便宜……”

毛蔚说她跟父母之间没有“代沟”,不过,女儿毕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当母亲又一次说道:“找工作很难哪,特别是女孩子,所以要学会一门本事,以后找工作才好办……”毛蔚微笑着,半撒娇半认真地反驳母亲:“妈!学习又不是光为了找个工作吃口饭。”

我拿着它沉甸甸的

采访已经结束,我们却仍清晰地记得初见到毛蔚的那一幕。当我们敲开她的家门说清来意时,毛蔚脸上最初闪过的是一丝不快的神色,她正在背英语单词,她真的不欢迎我们的采访。谈话中,她不断地表达这样的意思:不要把我抬得太高,考试时不紧张,现在我倒紧张了。我以后的路还很长,可能碰到的困难很多,我不需要太多的光环,我需要的是默默地干。

在毛蔚的随笔本上,我们读到这样一段话:

“我并不安心于我的幸运。……上帝把最甜的果实给了我,别人看见了眼馋,我拿着它却沉甸甸的。”

好一个清醒的成功者!

奥赛载誉归来后,毛蔚接到了两份通知书,一是8月5日在汕头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大会”邀请函,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世界著名华人物理学家将接见她;二是她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读电子工程系物理与光电子技术专业,这是当今世界物理科学的前沿领域。

路正长。我们衷心祝愿并期待着这位中国少女的再次腾飞!

友情提示: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
83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