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生活(转载)
五年级作文 五年级叙事作文
2487字
1230次阅读
收藏
诗意地生活
早几年,哲学界流行过这样一个命题——人,诗意地栖居。
在一般人眼里,“哲学”似乎是一种玄妙难懂离开现实生活很远的东西。其实,哲学就是探讨和解决人如何生存、怎样生存的问题的一门学问。“人,诗意地栖居”就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暗示我们,让生活多一点诗意。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处处有挫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或许是一个失业者,当你找过好几个单位而就业不着的时候,当你因四处碰壁而无钱住旅馆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暗淡的,觉得你的一生毫无乐趣可言;或许你是一个高考落榜的青年,当你获悉你已经失去进学深造的机遇,你的情绪懊丧到了极点,那一个七月被你称为“黑色的七月”,你会觉得什么人生的理想、事业的前途都离你那么远,就像是一只鸟儿飞去了再也不会回来;或许你是一个衰老的病人,当你躺在病床上呻吟时,你更会觉得人生对你来说是个磨难,你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早上你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可是在挤公共汽车时你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而遭人怒骂;由于交通堵塞你晚到了十几分钟而受到批评并且扣了工资;或者因为工作的不顺心、因为同事的背后小动作,这些都是经常会遇到的,你会因此而觉得生活就像是一团乱麻,弄得你心烦意乱,那里有什么诗意可言。
可是当你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境时,情况就完全改变了。当你在求职失败时,你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天下用人单位多的是,说不定下一个就成功了。这时你的心里是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当你高考落榜之际,你说:这的确是一件可惜的事,可是人生可以学习的地方多的是,多少人不就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成材的吗?这时候你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觉得你的人生前面天高地阔,尽可以展翅奋飞;至于老年人,我们不妨说一件前人改诗的事,唐朝一位愁肠诗人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后人只稍作改动“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那一轮在别人看来是惨淡的夕阳光景,换了一个角度不是也非常的美好吗?是的,换一个心境,生活就处处有诗意了。当两个行路者撞车了,微笑一下不是心情愉快地又走上人生之旅了吗?曾经结过怨仇的握一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是又多了一个朋友而少了一个对头了吗?我很喜欢陈明的那首《快乐老家》,当一个人独自上路流浪时,许多人心里一定是凄苦的,可是经了陈明的这一唱,流浪者的生活不是充满了诗意……
诗意本就无处不存在,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化的春天红花满山;就是那霜雪,大自然也是用诗意来创造的:霜,洁白如玉;雪,形似梅花。诗意是一支彩笔,它洒向哪里,哪里就五彩缤纷;诗意是一束焰火,哪里出现它,人生的夜空就绚美绮丽;诗意是一种浪漫情怀,谁的心里有了它,谁的生活就罩上了神奇的光环。当我们以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时,生活中就无处不是诗:当风雪满天之时,雪莱却在《西风歌》中唱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杜甫漂泊在浣花草堂,面对许多人只能引起一怀愁绪的山雪和江船,却写下如画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嘉庆24年,34岁的林则徐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途经贵州的荒山崇岭时又遇暴雨,山洪滚滚道路难行,但他以诗心去看,吟唱道:“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了峰晴。”这崎岭暴雨此刻变得是何等奇丽了啊!
让我们以诗意去点亮生活,便能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和社会。
诗意地生活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地生活, 可能只是一个梦想。古有《桃花源记》,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从桃花源的历史入笔,记述桃花源的社会制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和“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这便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写照。文中所描绘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等,便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所追求的诗意生活。
但俗世的洪流, 又怎么会放过我们这些渺小的生命呢?人为了生存,必须现实地生活。我们唯有,用一颗对人间、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心来感触生活中的美与意趣。于是,我们就在“诗意地生活”了。
譬如,东晋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故辞官归里,过着“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隐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在杜甫心中明明是愁苦的心情,潦倒的生计,而在陶渊明的诗中却洋溢着和谐与自然。原本看上去清贫的“狗”、“鸡”、“桑”、“巷”在诗人眼中都成了悠闲、愉快、自由的化身。他早起去田中锄草,晚上带月茶头归来;那田畴里禾苗的青气,珠贺玉润的夕露,使他感到非常的亲切。陶渊明归隐以后,一方面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一方面与情趣相投的读书人来往,时而是“奇文共欣赏,疑羲相与析”,时而又是“登高赋新诗”。而且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喜欢世俗。其实,这种世俗美,也正是一种生活之美。我想陶渊明的诗美好之处不仅仅是诗本身,还有诗中流露出的一种自然和谐,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豁达开朗的生命情绪。古时候的陶渊明已经懂得如何诗意地生活了。
“生为徭役,死为休息”,我们常常为工作疲于奔命,永不停歇,总觉得生活枯燥无味,不知何时才能耸耸肩,释放真正的自己……,可是当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境时,情况就完全改变了,我们可以这样想:工作能使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交到不少热情知心的朋友,学到很多的实践经验……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假日里,偶尔在路边喝杯糖水,和小狗说说话,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谓惬意。就算是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小屋,点一盏袅袅的灯,听着音乐,啜着热气腾腾的茶,读着喜欢的书,就这样一年一年,静静地看岁月年华,如水流逝。这何尝不是一种宁静安谥的美呢?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别人送给他几盆牡丹,他很高兴,客人来了,看到每盆牡丹上的花总是少了几片花瓣,就说:“这不就是富贵不全吗?”于是,他急急把花还给送他的人说:“富贵不全的花我不要。”送花的人哈哈大笑说:“少了几片花瓣,这不就是富贵无边吗?”于是,他又开心地把花拿了回去。同样的花,用消极的眼光看,就变成烦恼,用乐观的眼光看,就变成了快乐,生活,也就诗意起来。
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师写的一首诗,是这样的:
诗意地生活
今年的高考作文
题目叫着
诗意地生活
出这个题目的人
我怀疑
和我一样
也是一个头脑经常会
无缘无故发热的诗人
所以才开了这个天大的玩笑
让我们那背着沉沉包袱
可怜的孩子
在纸上去
虚伪的诗意一回
真正诗意生活过的孩子
可能是
不需要高考的时代
…………
友情提示: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
早几年,哲学界流行过这样一个命题——人,诗意地栖居。
在一般人眼里,“哲学”似乎是一种玄妙难懂离开现实生活很远的东西。其实,哲学就是探讨和解决人如何生存、怎样生存的问题的一门学问。“人,诗意地栖居”就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暗示我们,让生活多一点诗意。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处处有挫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或许是一个失业者,当你找过好几个单位而就业不着的时候,当你因四处碰壁而无钱住旅馆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暗淡的,觉得你的一生毫无乐趣可言;或许你是一个高考落榜的青年,当你获悉你已经失去进学深造的机遇,你的情绪懊丧到了极点,那一个七月被你称为“黑色的七月”,你会觉得什么人生的理想、事业的前途都离你那么远,就像是一只鸟儿飞去了再也不会回来;或许你是一个衰老的病人,当你躺在病床上呻吟时,你更会觉得人生对你来说是个磨难,你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早上你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可是在挤公共汽车时你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而遭人怒骂;由于交通堵塞你晚到了十几分钟而受到批评并且扣了工资;或者因为工作的不顺心、因为同事的背后小动作,这些都是经常会遇到的,你会因此而觉得生活就像是一团乱麻,弄得你心烦意乱,那里有什么诗意可言。
可是当你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境时,情况就完全改变了。当你在求职失败时,你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天下用人单位多的是,说不定下一个就成功了。这时你的心里是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当你高考落榜之际,你说:这的确是一件可惜的事,可是人生可以学习的地方多的是,多少人不就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成材的吗?这时候你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觉得你的人生前面天高地阔,尽可以展翅奋飞;至于老年人,我们不妨说一件前人改诗的事,唐朝一位愁肠诗人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后人只稍作改动“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那一轮在别人看来是惨淡的夕阳光景,换了一个角度不是也非常的美好吗?是的,换一个心境,生活就处处有诗意了。当两个行路者撞车了,微笑一下不是心情愉快地又走上人生之旅了吗?曾经结过怨仇的握一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是又多了一个朋友而少了一个对头了吗?我很喜欢陈明的那首《快乐老家》,当一个人独自上路流浪时,许多人心里一定是凄苦的,可是经了陈明的这一唱,流浪者的生活不是充满了诗意……
诗意本就无处不存在,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化的春天红花满山;就是那霜雪,大自然也是用诗意来创造的:霜,洁白如玉;雪,形似梅花。诗意是一支彩笔,它洒向哪里,哪里就五彩缤纷;诗意是一束焰火,哪里出现它,人生的夜空就绚美绮丽;诗意是一种浪漫情怀,谁的心里有了它,谁的生活就罩上了神奇的光环。当我们以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时,生活中就无处不是诗:当风雪满天之时,雪莱却在《西风歌》中唱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杜甫漂泊在浣花草堂,面对许多人只能引起一怀愁绪的山雪和江船,却写下如画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嘉庆24年,34岁的林则徐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途经贵州的荒山崇岭时又遇暴雨,山洪滚滚道路难行,但他以诗心去看,吟唱道:“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了峰晴。”这崎岭暴雨此刻变得是何等奇丽了啊!
让我们以诗意去点亮生活,便能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和社会。
诗意地生活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地生活, 可能只是一个梦想。古有《桃花源记》,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从桃花源的历史入笔,记述桃花源的社会制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和“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这便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写照。文中所描绘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等,便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所追求的诗意生活。
但俗世的洪流, 又怎么会放过我们这些渺小的生命呢?人为了生存,必须现实地生活。我们唯有,用一颗对人间、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心来感触生活中的美与意趣。于是,我们就在“诗意地生活”了。
譬如,东晋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故辞官归里,过着“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隐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在杜甫心中明明是愁苦的心情,潦倒的生计,而在陶渊明的诗中却洋溢着和谐与自然。原本看上去清贫的“狗”、“鸡”、“桑”、“巷”在诗人眼中都成了悠闲、愉快、自由的化身。他早起去田中锄草,晚上带月茶头归来;那田畴里禾苗的青气,珠贺玉润的夕露,使他感到非常的亲切。陶渊明归隐以后,一方面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一方面与情趣相投的读书人来往,时而是“奇文共欣赏,疑羲相与析”,时而又是“登高赋新诗”。而且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喜欢世俗。其实,这种世俗美,也正是一种生活之美。我想陶渊明的诗美好之处不仅仅是诗本身,还有诗中流露出的一种自然和谐,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豁达开朗的生命情绪。古时候的陶渊明已经懂得如何诗意地生活了。
“生为徭役,死为休息”,我们常常为工作疲于奔命,永不停歇,总觉得生活枯燥无味,不知何时才能耸耸肩,释放真正的自己……,可是当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境时,情况就完全改变了,我们可以这样想:工作能使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交到不少热情知心的朋友,学到很多的实践经验……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假日里,偶尔在路边喝杯糖水,和小狗说说话,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谓惬意。就算是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小屋,点一盏袅袅的灯,听着音乐,啜着热气腾腾的茶,读着喜欢的书,就这样一年一年,静静地看岁月年华,如水流逝。这何尝不是一种宁静安谥的美呢?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别人送给他几盆牡丹,他很高兴,客人来了,看到每盆牡丹上的花总是少了几片花瓣,就说:“这不就是富贵不全吗?”于是,他急急把花还给送他的人说:“富贵不全的花我不要。”送花的人哈哈大笑说:“少了几片花瓣,这不就是富贵无边吗?”于是,他又开心地把花拿了回去。同样的花,用消极的眼光看,就变成烦恼,用乐观的眼光看,就变成了快乐,生活,也就诗意起来。
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师写的一首诗,是这样的:
诗意地生活
今年的高考作文
题目叫着
诗意地生活
出这个题目的人
我怀疑
和我一样
也是一个头脑经常会
无缘无故发热的诗人
所以才开了这个天大的玩笑
让我们那背着沉沉包袱
可怜的孩子
在纸上去
虚伪的诗意一回
真正诗意生活过的孩子
可能是
不需要高考的时代
…………
友情提示: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
1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