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弟弟
黄焱
我有个可爱又淘气的弟弟,他长得虎头虎脑,胖墩墩的,一笑起来,两边脸上有对“小水槽”,样子真逗人喜欢。
我称他弟弟,真有点儿名不副实,因为他个头比我还要高一点,有时他反要我叫他哥哥,闹得我哭笑不得。这也难怪,我才比他大20分钟,双胞胎嘛。
我和弟弟长得十分相像,穿戴也一样,在旁人眼里,我就是镜子里的弟弟,弟弟就是我的影子。记得小时候外婆给我们俩洗澡,弟弟已经洗了,外婆换好水,准备给我洗时,却又把弟弟抱起来往水里放,弄得他蹬手蹬脚,大喊大叫。我可乐坏了,笑得前俯后仰,今天想起来,还觉得十分有趣。
我俩样子虽像,可爱好却大不相同。弟弟会吹口哨,什么儿童歌曲、流行歌曲、电影插曲,抄满了一小本,一首首地唱,一首首地吹。放学后,只要听到楼梯下的口哨声,家里人就知道是他回来了,马上把门打开,他半开玩笑他说:“我的口哨法力无边,可以自动开门。”而我对那整天伸长个嘴嘘嘘地吹口哨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看书。不知怎的,书对我有股特别大的吸引力,只要啃上一本好书,我就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我家有3个书架,几百本厚厚薄薄的书,一有空我就抽出一本来看。书有无穷的魅力,使我时而兴奋,时而伤心,时而紧张。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爸爸喊我“书呆子”。嗨,“迷”也罢,“呆”也罢,反正我一天也离不开书。
我们兄弟俩,各有各的性格。弟弟爱动,是家庭中的活跃分子,他那会吹口哨的嘴巴也特别甜,家里来了客人,“叔叔、阿姨”叫得怪亲热。我呢,爱静,只要有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让我能够安安静静地看书就行了。论学习成绩,我俩是半斤对八两。但爸爸妈妈总是表扬弟弟,说他见人就打招呼,懂礼貌。对弟弟的表扬,当然就是对我的批评喽。我才不服气呢!在学校里我得的表扬比弟弟还多呢。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什么事儿?我说完你就知道了。
说起来,这事挺有趣。一天,妈妈的一位同事来我家,一见我,便伸出大拇指,当着妈妈的面夸我有出息,我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夸我什么呢?是夸我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吗?是夸我《星星报》社社长当得好吗?都不是。你听,她夸我懂礼貌,乐于助人,还夸我会吹口哨。这不明明是夸弟弟吗?我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想跟阿姨解释,可是张了几次嘴都没有说出话来,急得手直搓衣角,恨不得找个缝钻到地下去,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妈妈只是微笑着望着我,笑容里意味深长。正当我不知道所措的时候,楼梯口响起了弟弟的口哨声。弟弟对客人甜甜地一声呼唤,才把我从尴尬中解脱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妈妈一阵舒心的大笑。现在轮到阿姨尴尬了:“哦,怎么弄错人了?这对双胞胎呀,真难分!”这时,我才觉得应该叫弟弟做“哥哥”。
朋友,你知道了这件事,不知有何感想?会不会用手刮着我鼻子说我羞?嘘嘘,轻声点,千万别把这件事透露出去。这一讲,小伙伴们就知道了。怎么样,咱们来拉钩!
[简评]文章写“我”和弟弟是双胞胎,长相、穿戴都一样,但两个人有不同的爱好和性格:弟弟活泼爱动,会吹口哨;“我”爱静,喜欢看书,是个“小书迷”。然后小作者着意借“双胞胎”的特点,通过一件小事侧面突出了弟弟还是个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既表达了对弟弟的喜爱和赞美,又表现了自己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注意改进自己不足的好品质。文章能紧扣题目,生动有趣的描写突出了“我”和弟弟的特点。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真切。结尾自然、有趣,富有儿童特色。